• 搜索

唐伯虎科考失利后,大彻大悟写出《桃花庵诗》,突然变成人生智者

时间:2024-04-25 16:57 点击:137 次

世人对明朝才子唐寅(字伯虎,1470年——1524年)的了解,大多基于周星驰、巩俐、陈百祥等明星,于1993年领衔主演的电影《唐伯虎点秋香》。片中的唐伯虎是何等风流倜傥、财大气粗、挥金如土,他的画在当时是非常抢手的硬通货,深受达官贵人的热捧,为了帮助好友祝允明还债,他短时间内创作出一幅大画抵消了30万两银子的债务。算起来,他的作品价格高得惊人,让当今书画家好不羡慕。

电影毕竟是艺术,为了突显唐伯虎的才情和魅力,采用了夸张的手法。

实际上,现实生活里的唐伯虎相当清贫落魄,仕途之路非常不顺,为了躲避牵连,他一度装疯卖傻,最后被迫卖画为生,常常处在饥寒交迫中,甚至需要朋友的接济才能度日。最终,他在穷困潦倒中病逝,终年54岁。

生活中的不幸掩饰不了唐伯虎逆天的才华和个性,他才高八斗,在文学、书法、绘画领域,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,中国文学史和美术史里,他都能占据一席之地。

整体来说,唐伯虎的书法流露出秀逸挺拔、妍媚峻峭、率真自如的特征,在不同阅历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嗜好,基本上按照先柔后刚、先潇洒后沉着的趋势在走。代表作有《落花诗册》和《七言律诗轴》。他晚年在绘画作品上的题诗,挥洒自如,是沉着痛快书风的代表。

他的绘画融合了“院体画”和“文人画”的特征,山水、人物、花鸟样样精通,写实功力非常突出,造型准确独具神韵,构图简约清朗,意境清雅幽丽,颇具超凡脱俗的韵味。代表作有《落霞孤鹜图》、《春山伴侣图》、《秋风纨扇图》、《李端端图》、《枯槎鸲鹆图》、《雨竹图》等。

他的个性桀骜不驯、豪放不羁,面对时代洪流往往能做到独善其身,时刻挺起自己的“文人脊梁”。

唐伯虎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,他的诗歌多采用口语来写,读起来朗朗上口,采用“深入简出”的方式,常把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融入其中,发人深省。

他有许多不朽的诗篇传世,知名度最高的一首无疑是《桃花庵诗》,也叫《桃花庵歌》,全诗如下:

桃花坞里桃花庵,桃花庵里桃花仙。

桃花仙人种桃树,又摘桃花换酒钱。

酒醒只来花前坐,酒醉还来花下眠。

半醒半醉日复日,花落花开年复年。

但愿老死花酒间,不愿鞠躬车马前。

车尘马足贵者趣,酒盏花枝贫贱缘。

若将富贵比贫者,一在平地一在天。

若将花酒比车马,他得驱驰我得闲。

别人笑我太疯癫,我笑他人看不穿。

不见五陵豪杰墓,无花无酒锄作田。

唐伯虎的《桃花庵诗》写于1505年3月,那一年,他35岁。可以说,这首诗是他的心情经过长期苦闷和压抑后豁然开朗,顿悟了人生真谛后的一次心灵呐喊。

唐伯虎出生在江苏苏州一个没落的望族,祖上曾经阔过,到他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,自小懂事的唐伯虎心里很明白:唯有读书入仕才能改变命运。

1485年,年仅15岁的唐伯虎参加童生试,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,在苏州府里脱颖而出,成为乡邻眼中的天才少年。

1488年,唐伯虎与徐廷瑞的次女徐氏成婚,有了“红袖添香”的温馨后,他读书入仕的动力更大,随之憋了一口气,寒窗苦读,准备向更远的科举之路迈进。

然而,从1494年开始,家庭接连发生变故,他的父亲、母亲、妻子、儿子、妹妹相继离世,这样的打击对他来说,实在是太大了,以至于他一时想不开,想一死了之。关键时刻,好友祝允明苦口婆心地开导他,他才逐渐走出悲痛,决定继续参加科考,用金榜题名来冲淡失去亲人的苦楚。

1498年,28岁的唐伯虎参加应天府的乡试,轻松拿到第一名,从此成为举人的身份。

按理说,古代读书人能考中举人,基本上算是实现了人生抱负,但唐伯虎心有鸿鹄之志,问鼎三甲是他的终极目标,唯有如此,才算不枉此生。

1499年春,唐伯虎跟数以万计的考生赶往京城,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。在路上,他结识了同是参加会试的江阴县举人徐经,两人一见如故,结伴而行。徐经是才华横溢的纨绔子弟,心眼灵活,早在23岁时就考中了举人。

如果这次通过,那么,两人都能入仕做官,甚至是光宗耀祖了。

住进客栈安顿好之后,徐经拉着唐伯虎去见自己的“房师”程敏政,时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,又是当朝皇帝弘治和太子的老师,是朝中的大红人,颇受文武百官的敬仰。

古代考生往往把录取自己的考官称作房师,自称是其门生,如果将来入仕,房师是非常重要的人脉关系。徐经当年参加乡试时,正好是程敏政监考。这次会试的监考官也很有可能是他,如果这次考试时能得到他的照顾,那么,金榜题名是轻而易举的事。

徐经之所以邀请唐伯虎去见自己的房师,归根结底是想巴结程敏政,拉近关系,好让自己将来有一个牢固的靠山。

此时,唐伯虎的大名实际上已经在京城传开了,人们都知道他的书画不错,所以,徐经要求唐伯虎给程敏政画一幅画,算是见面礼。

唐伯虎很生气,认为这是攀附权贵,不是君子所为,自己要靠真才实学来考试。

在徐经的苦口相劝下,唐伯虎最终同意了,只能跟随徐经登门拜访程敏政。最终,程敏政在这次会试中出任副考官,主考官则由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出任。

走出考场,唐伯虎自我感觉良好,呼朋唤友去酒楼庆祝。在三分醉下,他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,把自己卷入了“科场舞弊案”,大好前程瞬间被毁。

唐伯虎当时说:这次考试多亏了程敏政,不然题目这么生僻,我未必能答出来。

酒楼正好有一名叫华昶的官员在吃饭,他听到唐伯虎如此说,就想当然地认为程敏政把试题泄露给了唐伯虎和徐经,回家后即刻写了一篇奏折,向皇上状告程敏政受贿。

最终,唐伯虎和徐经被永久剥夺了参加科考的资格,一生不能入仕,还锒铛入狱。程敏政被迫提前衣锦还乡。

唐伯虎想不明白自己寒窗苦读几十年,用几十年的光阴和自由最终却换来了一场妄想和虚幻,命运怎么如此捉弄人?

之后,唐伯虎大病一场,病情时好时坏,直到1504年才逐渐好转起来,随即他决定依靠卖字画了却余生。

1505年春,唐伯虎在苏州“桃花坞”看中了一院房子,房子周围的大片桃园此时正含苞待放,美不胜收,这不就是梦想中的“桃花源”吗?

唐伯虎当即决定买下这院房子,但手里的银子远远不够,他最终将自己的大部分藏品抵押给一位朋友,向其借钱后,才总算拥有了一处寄托灵魂的家园,过上了田园般的生活。

某天,唐伯虎看到满园桃花盛开,联想到自己这35年来的起伏跌宕,心中感慨万千,瞬间茅塞顿开,什么都想通了,就写下了千古名篇《桃花庵诗》。

《桃花庵诗》之所以让很多人喜欢,源于它用口语写成,通俗易懂却富含哲理,展现了诗人不流俗的生活态度,维护了文人风骨的尊严。诗中虽然带有愤世嫉俗的意味,但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拨云见日后的人生智慧,诗人大彻大悟后,谈笑自若,重新认识了自由和个体生命的价值,没有了心灵的牵绊,发现了生活的真正乐趣。

Powered by 在线配资平台_在线配资网站_在线配资公司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